“輕質高強”的新型混凝土怎樣施工
“輕質高強”新型混凝土施工全解析
一、材料特性與施工關聯
輕質高強特性
密度與強度:干密度可低至1932kg/m3,但3天抗壓強度可達119MPa,適用于高層建筑、橋梁等需減輕自重且承載要求高的工程。
骨料選擇:常用頁巖陶粒、煤矸石陶?;蚬I廢棄物(如粉煤灰、礦渣粉),需預濕潤處理(氣溫5℃以上提前12-24小時淋水)以避免混凝土離析。
外加劑與摻合料:使用聚羧酸鹽減水劑提高流動性,摻合料(如硅灰、礦渣粉)優化性能,需準確計量(水泥、水、外加劑偏差≤2%,骨料≤3%)。
二、施工工藝流程
基層處理
清理積水、浮灰,修補裂縫、蜂窩麻面。
衛生間回填時,檢查防水層及管道隱蔽工程,進行蓄水試驗確保無滲漏。
泡沫制備(發泡混凝土專屬)
方法:采用壓縮空氣法發泡,效率高且泡沫穩定。
配比示例:1m?回填空間需水泥300kg、水200kg、發泡劑1kg(家用衛生間簡易配比)。
攪拌混合
設備:強制式攪拌機,采用二次投料法確保均勻性。
工藝:輕骨料需預濕潤,外加劑在骨料吸水后加入;易碎骨料需嚴格控制攪拌時間。
運輸與澆筑
運輸:時間≤45分鐘,防止離析,必要時人工二次拌和。
澆筑:
高度>2m時用串筒或斜槽,避免離析。
振搗采用高頻振動器(16000-20000周/min),插入式振搗器作用半徑為普通混凝土的1/2,間距縮小1/2,時間10-30秒。
養護與驗收
養護:自然養護≥14天(硅酸鹽水泥),炎熱干燥氣候需覆蓋噴水;蒸汽養護效果更佳,但需靜置≥2小時后再升溫(速率15-25℃/h)。
驗收:檢查外觀無缺陷,留置試塊檢測容重及抗壓強度。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
攪拌與運輸
強制拌和+二次投料,電子計量控制精度。
縮短運輸時間,避免坍落度損失。
振搗與泵送
高頻振動器充分振搗,即使使用減水劑仍需振搗。
泵送時粘度大,需高泵壓,現場攪拌混凝土出機后60分鐘內入泵。
養護與防裂
早期收縮大,需防止表面水分損失,必要時采用覆蓋保濕或蒸汽養護。
四、特殊場景適配
屋面找坡/衛生間回填
流動性好,無需振搗,直接傾倒或泵送,表面抹平預留排水槽。
大跨度橋梁/高層建筑
利用輕質高強特性降低地震慣性力,提升抗震性能。
嚴格控水膠比(如≤0.35)及骨料級配,確保強度與耐久性。
五、總結
“輕質高強”新型混凝土的施工需兼顧材料特性與工藝細節,從基層處理到養護驗收,每一步均需嚴格把控。通過科學配比、施工及特殊場景適配,可充分發揮其輕質、高強、耐久等優勢,為現代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。
返回列表